
文/Fanning Tseng
鈴芳老家在台東,十九歲的時候和姐姐到台北工作、一起生活。學校畢業後依著母親的期盼,選擇成為護理師,在和信醫院癌症專科工作。那時候護理師是份在各方面來說都很體面、令人滿意的職業,雖然工作時間不固定,不過薪水高、有保障,是不少女生以及家長都中意的職業選擇。護理師的職歷對鈴芳來說,是段特殊的人生經歷;那時候的同事、認識的伙伴甚至都成為她現在設計工作的客源之一。不過,每天面對生老病死的場面讓鈴芳在情緒上始終有份抹不去的低沈壓力。另一方面,在醫院工作升遷的發展空間並沒有鈴芳一開始想的那麼寬廣。同時,醫職人員生活作息與大多數人都不同,社交圈有限,很多同事在感情上是與醫院工作者交往發展,相同職場的就業者可以體諒輪班的辛苦,同時生活交集也比較多。
二十四歲時的鈴芳問了自己一句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如果不是,那該怎麼開始另一段生活。」
為什麼是空間設計呢?屬於藝術創作類型的空間設計是在鈴芳求學過程中未曾接觸的,決定中途轉業方向時的關鍵點是什麼?
「國小家政課時老師要我們畫一張空間設計圖;在報紙上找到一個建設公司刊登廣告的平面圖後,我把它剪下來依樣畫葫蘆、然後又添加其它自己的構想。這個作業讓我全心投入創作,事後留下的記憶也很深刻,很喜歡那時候畫圖的手感。後來升學的時候依照母親的希望填選志願成為護理師,才放棄了藝術創作的選擇。」
離開護理師的工作後,鈴芳報名坊間「室內設計創業補習班」課程。在短短時間之內,大量密集學習關於空間概念、手繪製圖、人體工學與法規等基礎課程,以及授課設計師在增加招攬客源上的經驗與應用。面對這段學習的過程,鈴芳打開心胸不抱有成見,全盤接收資訊。
「當然,我計算擔任護職期間所累積的積蓄,給自己兩年時間闖蕩;另外在補習班學習的空檔同時間兼職可以保有收入的工作,讓存款不會消耗得太快。離開醫院之前,護士長也給了信心加持,如果兩年時間不能達成自己轉職的志向,她很歡迎我重回護職。」鈴芳兼職的工作內容也不光是以收入為主,一方面以自己的專職在診所打工、在學校當校護,也陸續在家飾品批發店、美妝直銷等不同型態的崗位工作。
「不過,有件事是我在補習班從來沒有想過,而且是在結業開始投入市場之後才發現問題所在。」設計製圖與繪圖語彙是所有空間設計與建築系學生都必須學習的最基本知識,在所有設計案中皆以設計圖為主當作溝通,口說無憑;而鈴芳跟著補習班老師學習手繪製圖,其實是跟不上時代演變的,因為大約從二十五年前開始,所有設計、建築公司開始慢慢地以高效率、修改容易的電腦製圖輸出取代手工繪圖。
只懂手工製圖,對電腦軟體、指令與操作方式完全不熟悉的鈴芳在進入就業市場之後屢受挫折,後來在一位業界前輩的幫助下密集指導授課,才讓鈴芳以工讀生助理的身份進入一家事物所實習。那時候距離她離開護職已經半年多時間,也才讓她體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從補習班結業只是這一番歷程的初始而已。
工讀生助理無法滿足鈴芳學習的慾望,於是另外在傢俱公司的設計部就職,與工作團隊同進出,很快地學習掌握設計案的流程。另外,鈴芳則利用電視節目來訓練與客戶間應對的流暢度與取得對方的信任。
甚至,在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已經承租下台北市一層辦公樓面,以「共享辦公室」的觀念分租給設計、藝術創作者以降低租金壓力。接著,與合夥人一起成立設計公司,開始了鈴芳半途轉職的設計生涯。現在,進入空間設計業已經十六年的她,擁有自己獨立的公司,正一步步強大設計團隊,邁向更穩定成熟的設計生涯。
在每個設計師都強調獨特的設計風格時,鈴芳怎麼看待現在台灣空間設計的趨勢與自己的詮釋?鈴芳尤其擅長塑造小空間裡寬敞的設計感,尤其是融入生活機能與動線之後給予居住者的溫度與舒適感。「當業主給一筆預算,我總是想方設法提供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設計成果,不管是在空間使用度或是視覺價值上,讓居住的人感到物超所值。」
或許鈴芳人生轉折的過程可以給我們不同的激勵,在那個還只靠撥接上網、只憑自己一份意志力推著自己向前的時候,奮不顧身指的是完全不給自己退路與藉口。誠如鈴芳所說:「做就對了,不可能沒有機會的。」